指标名 | 指标描述 | 指标公式 |
日均成交价 | 在选股日股票平均成交价格, 等于当日成交额除以当日成交量。 | if(当日成交量>0, 当日成交额/当日成交量, 收盘价) |
后复权收盘价 | 股票后复权收盘价。 以股票上市日的收盘价为复权原点。 | 收盘价*后复权因子 |
后复权最高价 | 股票后复权最高价。 以股票上市日的收盘价为复权原点。 | 最高价*后复权因子 |
后复权最低价 | 股票后复权最低价。 以股票上市日的收盘价为复权原点。 | 最低价*后复权因子 |
后复权开盘价 | 股票后复权开盘价。 以股票上市日的收盘价为复权原点。 | 开盘价*后复权因子 |
后复权日均成交价 | 股票后复权日均成交价。 以股票上市日的收盘价为复权原点。 | 日均成交价*后复权因子 |
5日复权均价 | 后复权收盘价5日均线。 | ma(后复权收盘价,5) |
20日复权均价 | 后复权收盘价20日均线。 | ma(后复权收盘价,20) |
60日复权均价 | 后复权收盘价60日均线。 | ma(后复权收盘价,60) |
120日复权均价 | 后复权收盘价120日均线。 | ma(后复权收盘价,120) |
250日复权均价 | 后复权收盘价250日均线。 | ma(后复权收盘价,250) |
N日复权均价 | 后复权收盘价N日均线。 | ma(后复权收盘价,{0}) |
5日平均成交额 | 股票5日均成交金额。 | ma(当日成交额,5) |
20日平均成交额 | 股票20日均成交额。 | ma(当日成交额,20) |
60日平均成交额 | 股票60日均成交额。 | ma(当日成交额,60) |
120日平均成交额 | 股票120日均成交额。 | ma(当日成交额,120) |
250日平均成交额 | 股票250日均成交额。 | ma(当日成交额,250) |
N日均成交金额 | 股票N日均成交额。 | ma(当日成交额,{0}) |
5日平均成交量 | 股票5日均成交股数。 | ma(当日成交量,5) |
20日平均成交量 | 股票20日均成交股数。 | ma(当日成交量,20) |
60日平均成交量 | 股票60日均成交股数。 | ma(当日成交量,60) |
120日平均成交量 | 股票120日均成交股数。 | ma(当日成交量,120) |
250日平均成交量 | 股票250日均成交股数。 | ma(当日成交量,250) |
N日均成交量 | 股票N日均成交股数。 | ma(当日成交量,{0}) |
5日涨幅 | 股票5日累计涨跌幅,百分比。 | 后复权收盘价/ref(后复权收盘价,5)-1 |
20日涨幅 | 股票20日累计涨跌幅,百分比。 | 后复权收盘价/ref(后复权收盘价,20)-1 |
60日涨幅 | 股票60日累计涨跌幅,百分比。 | 后复权收盘价/ref(后复权收盘价,60)-1 |
120日涨幅 | 股票120日累计涨跌幅,百分比。 | 后复权收盘价/ref(后复权收盘价,120)-1 |
250日涨幅 | 股票250日累计涨跌幅,百分比。 | 后复权收盘价/ref(后复权收盘价,250)-1 |
N日涨幅 | 股票N日累计涨跌幅,百分比。 | 后复权收盘价/ref(后复权收盘价,{0})-1 |
年内累计涨幅 | 在一个自然年度里的累计涨幅。 | klast(后复权收盘价,y)/KFirst(前日收盘价*后复权因子,y)-1 |
1日相对涨幅 | 股票相对上证指数在选股日涨跌幅,百分比。 | 1日涨幅-上证指数收盘价/Dateshift(上证指数收盘价,1)+1 |
5日相对涨幅 | 股票相对上证指数5日累计涨跌幅,百分比。 | 5日涨幅-上证指数收盘价/Dateshift(上证指数收盘价,5)+1 |
20日相对涨幅 | 股票相对上证指数20日累计涨跌幅,百分比。 | 20日涨幅-上证指数收盘价/Dateshift(上证指数收盘价,20)+1 |
60日相对涨幅 | 股票相对上证指数60日累计涨跌幅,百分比。 | 60日涨幅-上证指数收盘价/Dateshift(上证指数收盘价,60)+1 |
120日相对涨幅 | 股票相对上证指数120日累计涨跌幅,百分比。 | 120日涨幅-上证指数收盘价/Dateshift(上证指数收盘价,120)+1 |
250日相对涨幅 | 股票相对上证指数250日累计涨跌幅,百分比。 | 250日涨幅-上证指数收盘价/Dateshift(上证指数收盘价,250)+1 |
N日相对涨幅 | 股票相对上证指数N日累计涨跌幅,百分比。 | N日涨幅({0})-上证指数收盘价/Dateshift(上证指数收盘价,{0})+1 |
当日换手率 | 股票在选股日换手率。 等于当日成交量/流通股本 | 当日成交量/流通股本 |
5日换手率 | 股票5日累计换手率。 | sum2(当日换手率,5) |
20日换手率 | 股票20日累计换手率 | sum2(当日换手率,20) |
60日换手率 | 股票60日累计换手率。 | sum2(当日换手率,60) |
120日换手率 | 股票120日累计换手率。 | sum2(当日换手率,120) |
250日换手率 | 股票250日累计换手率。 | sum2(当日换手率,250) |
N日换手率 | 股票N日累计换手率。 | sum2(当日换手率,{0}) |
中性20日换手率 | 排除市值影响因素后的中性20日换手率 | HNeutralize(HWinsorize(sum2(当日换手率,20),0.01,0.01,0),log(流通市值),0) |
当日涨停标记 | 股票在选股日收盘涨停标记。涨停为1,未涨停为0。 | Upstop(0) |
开盘涨停标记 | 股票开盘涨停标记。涨停为1,未涨停为0。 | Upstop(2) |
一字涨停标记 | 股票一字涨停标记。一字涨停为1,未一字涨停为0。 | Upstop(1) |
盘中涨停标记 | 日内出现涨停, 但收盘没有涨停。满足条件为1,不满足条件为0。 | and(最高价>=涨停价格,Upstop(0)=0) |
当日跌停标记 | 股票在选股日收盘跌停标记。跌停为1,未跌停为0。 | DownStop(0) |
开盘跌停标记 | 股票开盘跌停标记。跌停为1,未跌停为0。 | DownStop(2) |
一字跌停标记 | 股票一字跌停标记。一字跌停为1,未一字跌停为0。 | DownStop(1) |
盘中跌停标记 | 日内出现跌停, 但收盘没有跌停。满足条件为1,不满足条件为0。 | and(最低价<=跌停价格,DownStop(0)=0) |
总市值 | 股票总股本乘以当日收盘价 | 总股本*收盘价 |
流通市值 | 股票流通股本乘以当日收盘价 | 流通股本*收盘价 |
流通盘比例 | 股票流通股本占总股本的比例 | 流通股本/总股本 |
大单净流入金额 | >=100万的交易单资金净流入。数值大于0时为净流入, 小于0时为净流出。 从2012-07-09开始有数据。 | 大单流入金额-大单流出金额 |
中大单净流入金额 | 30万到100万的交易单资金净流入。数值大于0时为净流入, 小于0时为净流出。 从2012-07-09开始有数据。 | 中大单流入金额-中大单流出金额 |
中单净流入金额 | 5万到30万的交易单资金净流入。数值大于0时为净流入, 小于0时为净流出。 从2012-07-09开始有数据。 | 中单流入金额-中单流出金额 |
小单净流入金额 | 小于5万的交易单资金净流入。数值大于0时为净流入, 小于0时为净流出。 从2012-07-09开始有数据。 | 小单流入金额-小单流出金额 |
全单净流入金额 | 所有交易单资金净流入。数值大于0时为净流入, 小于0时为净流出。 从2012-07-09开始有数据。 | 全单流入金额-全单流出金额 |
5日大单净流入金额 | 5日大单净流入金额之和 | sum2(大单净流入金额,5) |
5日中大单净流入金额 | 5日中大单净流入金额之和 | sum2(中大单净流入金额,5) |
5日中单净流入金额 | 5日中单净流入金额之和 | sum2(中单净流入金额,5) |
5日小单净流入金额 | 5日小单净流入金额之和 | sum2(小单净流入金额,5) |
5日全单净流入金额 | 5日全单净流入金额之和 | sum2(全单净流入金额,5) |
20日大单净流入金额 | 20日大单净流入金额之和 | sum2(大单净流入金额,20) |
20日中大单净流入金额 | 20日中大单净流入金额之和 | sum2(中大单净流入金额,20) |
20日中单净流入金额 | 20日中单净流入金额之和 | sum2(中单净流入金额,20) |
20日小单净流入金额 | 20日小单净流入金额之和 | sum2(小单净流入金额,20) |
20日全单净流入金额 | 20日全单净流入金额之和 | sum2(全单净流入金额,20) |
全单流入金额 | 所有交易单资金流入。 从2012-07-09开始有数据。 | 大单流入金额+中大单流入金额+中单流入金额+小单流入金额 |
全单流出金额 | 所有交易单资金流出。 从2012-07-09开始有数据。 | 大单流出金额+中大单流出金额+中单流出金额+小单流出金额 |
5日平均融资余额 | 前5日平均融资余额。 | ma2(昨日融资余额,5) |
5日平均融券余额 | 前5日平均融券余额。 | ma2(昨日融券余额,5) |
20日平均融资余额 | 前20日平均融资余额。 | ma2(昨日融资余额,20) |
20日平均融券余额 | 前20日平均融券余额。 | ma2(昨日融券余额,20) |
昨日融资净买入金额 | 上一交易日融净买入金额。从2010-04-01开始有数据。 | 昨日融资买入金额-昨日融资偿还金额 |
5日融资净买入金额 | 过去5个交易日融资净买入金额之和。 | sum2(昨日融资净买入金额,5) |
5日融资买入金额 | 过去5个交易日融资买入金额之和。 | sum2(昨日融资买入金额,5) |
5日融资偿还金额 | 过去5个交易日融资偿还金额之和。 | sum2(昨日融资偿还金额,5) |
10日融资净买入金额 | 过去10个交易日融资净买入金额之和。 | sum2(昨日融资净买入金额,10) |
10日融资买入金额 | 过去10个交易日融资买入金额之和。 | sum2(昨日融资买入金额,10) |
10日融资偿还金额 | 过去10个交易日融资偿还金额之和。 | sum2(昨日融资偿还金额,10) |
开盘涨跌幅 | 集合竞价到9:45的涨跌幅。数据从2016年1月开始。 | IfNULL(level(15min, ref(收盘价,15))/前日收盘价-1,0) |
尾盘涨跌幅 | 14:45到15:00的涨跌幅。数据从2016年1月开始。 | IfNULL(收盘价/level(15min, ref(收盘价,1))-1,0) |
开盘成交量 | 集合竞价到9:45的成交量。数据从2016年1月开始。 | IfNULL(level(15min, ref(当日成交量,15)+ref(当日成交量,16)),0) |
尾盘成交量 | 14:45到15:00的成交量。数据从2016年1月开始。 | IfNULL(level(15min, 当日成交量),0) |
开盘成交额 | 集合竞价到9:45的成交额。数据从2016年1月开始。 | IfNULL(level(15min, ref(当日成交额,15)+ref(当日成交额,16)),0) |
尾盘成交额 | 14:45到15:00的成交额。数据从2016年1月开始。 | IfNULL(level(15min, 当日成交额),0) |
N日开盘成交比例 | 集合竞价到9:45分的成交量占全日成交量的N日平均比例。数据从2016年1月开始。 | ma(开盘成交量/当日成交量,{0}) |
N日尾盘成交比例 | 14:45到15:00的成交量占全日成交量的N日平均比例。数据从2016年1月开始。 | ma(尾盘成交量/当日成交量,{0}) |
新股上市价格 | 新股上市的价格,2007年前上市的股票, 指标为空值。 | if(ref(交易天数, 0)< 2, ref(前日收盘价, 0), NULL) |
新股幕资额度 | 新股上市是的幕资额度,2007年前上市的股票, 指标为空值。 | if(ref(交易天数, 0)< 2, ref(前日收盘价*流通股本, 0), NULL) |
新股封板标记 | 新股上市以来一直处于封板状态标记为1, 否则为0。适用于2014年之后的新股,2014年起新股上市首日有涨幅限制。 | if(min(or(1日涨幅> 0.4, 一字涨停标记=1), 0)= 1, 1, 0) |
新股封板天数 | 新股上市后打开一字涨停板经过的天数。 2007年前上市的股票, 指标为空值。 | forefill(if(and(当日成交量 > 0, ref(交易天数, 0)< 2), if (新股封板标记 = 1, 交易天数 , 交易天数 - barslast(新股封板标记 > 0)), NULL )) |
新股开板前涨幅 | 新股上市后打开一字涨停板前的累计涨幅。 股票停牌, 指标为空值。2007年前上市的股票, 指标为空值。适用于2014年之后的新股,2014年起新股上市首日有涨幅限制。 | forefill(if(and(当日成交量 > 0, ref(交易天数, 0)< 2),if (新股封板标记 = 1, 后复权收盘价, barref(后复权收盘价, barslast(新股封板标记 > 0))) / ref(前日收盘价, 0)-1 , NULL )) |
AH股溢价率 | 等于A股收盘价/H股收盘价-1, 股价按照当天汇率转换。只有在A股和港股同时上市的股票才有此数据。 | 收盘价/fill2(H股收盘价, 20)*exchangerate(1420,0)-1 |
股价振幅 | 股票在选股日最高价最低价之差除以前日收盘价。 | (最高价-最低价)/前日收盘价 |
5日乖离率 | 当天收盘价与5日均线之间的差距。 等于后复权收盘价/5日复权均价 -1 。 | 后复权收盘价/5日复权均价-1 |
20日乖离率 | 当天收盘价与20日均线之间的差距。 等于后复权收盘价/20日复权均价 -1 。 | 后复权收盘价/20日复权均价-1 |
60日乖离率 | 当天收盘价与60日均线之间的差距。 等于后复权收盘价/60日复权均价 -1 。 | 后复权收盘价/60日复权均价-1 |
120日乖离率 | 当天收盘价与120日均线之间的差距。 等于后复权收盘价/120日复权均价 -1 。 | 后复权收盘价/120日复权均价-1 |
250日乖离率 | 当天收盘价与250日均线之间的差距。 等于后复权收盘价/250日复权均价 -1 。 | 后复权收盘价/250日复权均价-1 |
N日乖离率 | 当天收盘价与N日均线之间的差距。 等于后复权收盘价/N日复权均价 -1 。 | 后复权收盘价/N日复权均价({0})-1 |
20日波动率 | 20日收益波动率。等于stdev(1日涨幅,20) * sqrt(20) | stdev(1日涨幅,20) * sqrt(20) |
60日波动率 | 60日收益波动率。等于stdev(1日涨幅,60) * sqrt(60) | stdev(1日涨幅,60) * sqrt(60) |
120日波动率 | 120日收益波动率。等于stdev(1日涨幅,120) * sqrt(120) | stdev(1日涨幅,120) * sqrt(120) |
250日波动率 | 250日收益波动率。等于stdev(1日涨幅,250) * sqrt(250) | stdev(1日涨幅,250) * sqrt(250) |
N日波动率 | N日收益波动率。等于stdev(1日涨幅,N) * sqrt(N) | stdev(1日涨幅,{0}) * sqrt({0}) |
MA金叉 | MA短线上穿MA长线。 | crossover(MA(后复权收盘价,{0}),MA(后复权收盘价,{1})) |
MA死叉 | MA短线下穿MA长线。 | crossunder(MA(后复权收盘价,{0}),MA(后复权收盘价,{1})) |
MA多头 | MA短线在MA长线上方。 | MA(后复权收盘价,{0})>MA(后复权收盘价,{1}) |
MA空头 | MA短线在MA长线下方。 | MA(后复权收盘价,{0})<MA(后复权收盘价,{1}) |
成交量金叉 | 成交量短线上穿成交量长线。 | crossover(MA(当日成交量,{0}),MA(当日成交量,{1})) |
成交量死叉 | 成交量短线下穿成交量长线。 | crossunder(MA(当日成交量,{0}),MA(当日成交量,{1})) |
成交量多头 | 成交量短线在成交量长线上方。 | MA(当日成交量,{0})>MA(当日成交量,{1}) |
成交量空头 | 成交量短线在成交量长线下方。 | MA(当日成交量,{0})<MA(当日成交量,{1}) |
EMA金叉 | EMA短线上穿EMA长线。 | crossover(EMA(后复权收盘价,{0}),EMA(后复权收盘价,{1})) |
EMA死叉 | EMA短线下穿EMA长线。 | crossunder(EMA(后复权收盘价,{0}),EMA(后复权收盘价,{1})) |
EMA多头 | EMA短线在MA长线上方。 | EMA(后复权收盘价,{0})>EMA(后复权收盘价,{1}) |
EMA空头 | EMA短线在EMA长线下方。 | EMA(后复权收盘价,{0})<EMA(后复权收盘价,{1}) |
MACD_DIF | MACD_DIFF是后复权收盘价短期(12天)、长期(26天)指数平滑移动平均线间的差。 MACD_DIF根据后复权收盘价算出。 | ema(后复权收盘价,{0})-ema(后复权收盘价,{1}) |
MACD_DEA | MACD_DEA是MACD_DIFF线的9日指数平滑移动平均线。MACD_DEA根据后复权收盘价算出。 | ema(MACD_DIF({0},{1},{2}),{2}) |
MACD | MACD柱状值 = 2 *(MACD_DIFF - MACD_DEA)。MACD根据后复权收盘价算出。 | 2 * (MACD_DIF({0},{1},{2}) - MACD_DEA({0},{1},{2})) |
MACD金叉 | MACD_DIF上穿MACD_DEA返回1,否则返回0。 | crossover(MACD_DIF({0},{1},{2}),MACD_DEA({0},{1},{2})) |
MACD死叉 | MACD_DIF下穿MACD_DEA返回1,否则返回0。 | crossunder(MACD_DIF({0},{1},{2}),MACD_DEA({0},{1},{2})) |
MACD多头 | MACD_DIF在MACD_DEA上方返回1,否则返回0。 | MACD_DIF({0},{1},{2})>MACD_DEA({0},{1},{2}) |
MACD空头 | MACD_DIF在MACD_DEA下方返回1,否则返回0。 | MACD_DIF({0},{1},{2})<MACD_DEA({0},{1},{2}) |
MACD底背离 | MACD底背离返回1,否则返回0。 | and(and(LastValueN(后复权收盘价,MACD金叉({0},{1},{2}),2)>后复权收盘价, MACD_DIF({0},{1},{2})>LastValueN(MACD_DIF({0},{1},{2}),MACD金叉({0},{1},{2}),2)), MACD金叉({0},{1},{2})) |
MACD顶背离 | MACD顶背离返回1,否则返回0。 | and(and(LastValueN(后复权收盘价,MACD死叉({0},{1},{2}),2)<后复权收盘价, MACD_DIF({0},{1},{2})<LastValueN(MACD_DIF({0},{1},{2}),MACD死叉({0},{1},{2}),2)), MACD死叉({0},{1},{2})) |
周MACD金叉 | 周MACD_DIF上穿周MACD_DEA返回1,否则返回0。 | crossover(周MACD_DIF({0},{1},{2}),周MACD_DEA({0},{1},{2})) |
周MACD死叉 | 周MACD_DIF下穿周MACD_DEA返回1,否则返回0。 | crossunder(周MACD_DIF({0},{1},{2}),周MACD_DEA({0},{1},{2})) |
周MACD底背离 | 周MACD底背离返回1,否则返回0。 | and(and(LastValueN(周后复权收盘价,周MACD金叉({0},{1},{2}),2)>周后复权收盘价, 周MACD_DIF({0},{1},{2})>LastValueN(周MACD_DIF({0},{1},{2}),周MACD金叉({0},{1},{2}),2)), 周MACD金叉({0},{1},{2})) |
周MACD顶背离 | 周MACD顶背离返回1,否则返回0。 | and(and(LastValueN(周后复权收盘价,MACD死叉({0},{1},{2}),2)<周后复权收盘价, 周MACD_DIF({0},{1},{2})<LastValueN(周MACD_DIF({0},{1},{2}),周MACD死叉({0},{1},{2}),2)), 周MACD死叉({0},{1},{2})) |
TR | 计算TRIX使用到的TR值,使用后复权价格计算。计算公式为 EMA(EMA(EMA(后复权收盘价,N),N),N) | EMA(EMA(EMA(后复权收盘价,{0}),{0}),{0}) |
TRIX | 三重指数平滑平均线 | TR({0})/BarRef(TR({0}),1)-1 |
MATRIX | TRIX的N日简单移动平均 | MA(TRIX({0}),{1}) |
TRIX金叉 | TRIX上穿MATRIX返回1,否则返回0。 | crossover(TRIX({0},{1}),MATRIX({0},{1})) |
TRIX死叉 | TRIX下穿MATRIX返回1,否则返回0。 | crossunder(TRIX({0},{1}),MATRIX({0},{1})) |
TRIX多头 | TRIX在MATRIX上方返回1,否则返回0。 | TRIX({0},{1})>MATRIX({0},{1}) |
TRIX空头 | TRIX在MATRIX下方返回1,否则返回0。 | TRIX({0},{1})<MATRIX({0},{1}) |
RSV | 计算KDJ使用到的RSV值,使用后复权价格计算。计算公式为 (后复权收盘价 - Min(后复权最低价,9)) / (max(后复权最高价, 9) - min(后复权最低价, 9)) * 100 | (后复权收盘价 - Min(后复权最低价,{0})) / (max(后复权最高价, {0}) - min(后复权最低价, {0})) * 100 |
KDJ_K | KDJ中的K值,计算公式为 SMA(RSV, 3, 1) | SMA(RSV({0},{1},{2}), {1}, 1) |
KDJ_D | KDJ中的D值,计算公式为 SMA(KDJ_K, 3, 1) | SMA(KDJ_K({0},{1},{2}), {2}, 1) |
KDJ_J | KDJ中的J值,计算公式为 3*KDJ_K-2*KDJ_D | 3*KDJ_K({0},{1},{2})-2*KDJ_D({0},{1},{2}) |
KDJ金叉 | KDJ_K上穿KDJ_D返回1,否则返回0。 | crossover(KDJ_K({0},{1},{2}),KDJ_D({0},{1},{2})) |
KDJ死叉 | KDJ_K下穿KDJ_D返回1,否则返回0。 | crossunder(KDJ_K({0},{1},{2}),KDJ_D({0},{1},{2})) |
KDJ多头 | KDJ_K在KDJ_D上方返回1,否则返回0。 | KDJ_K({0},{1},{2})>KDJ_D({0},{1},{2}) |
KDJ空头 | KDJ_K在KDJ_D下方返回1,否则返回0。 | KDJ_K({0},{1},{2})<KDJ_D({0},{1},{2}) |
KDJ底背离 | KDJ底背离返回1,否则返回0。 | and(and(LastValueN(后复权收盘价,KDJ金叉({0},{1},{2}),2)>后复权收盘价, KDJ_K({0},{1},{2})>LastValueN(KDJ_K({0},{1},{2}),KDJ金叉({0},{1},{2}),2)), KDJ金叉({0},{1},{2})) |
KDJ顶背离 | KDJ顶背离返回1,否则返回0。 | and(and(LastValueN(后复权收盘价,KDJ死叉({0},{1},{2}),2)<后复权收盘价, KDJ_K({0},{1},{2})<LastValueN(KDJ_K({0},{1},{2}),KDJ死叉({0},{1},{2}),2)), KDJ死叉({0},{1},{2})) |
RSI | 代表股票在过去N天的相对强弱情况。值域在0到100之间,值越大, 股票表现越强势。 RSI大多数时间在30到70之间震荡。RSI > 80,代表超买,股价回调的可能性加大; RSI<20, 代表超卖,股价反弹的可能性增大。 | SMA(greater(收盘价-前日收盘价,0)*后复权因子,{0},1)/SMA(ABS(收盘价-前日收盘价)*后复权因子,{0},1)*100 |
RSI金叉 | RSI短线上穿RSI长线返回1,否则返回0。 | crossover(RSI({0}),RSI({1})) |
RSI死叉 | RSI短线下穿RSI长线返回1,否则返回0。 | crossunder(RSI({0}),RSI({1})) |
RSI多头 | RSI短线在RSI长线上方返回1,否则返回0。 | RSI({0})>RSI({1}) |
RSI空头 | RSI短线在RSI长线下方返回1,否则返回0。 | RSI({0})<RSI({1}) |
RSI底背离 | RSI底背离返回1,否则返回0。 | and(and(LastValueN(后复权收盘价,RSI金叉({0},{1}),2)>后复权收盘价, RSI({0})>LastValueN(RSI({0}),RSI金叉({0},{1}),2)), RSI金叉({0},{1})) |
RSI顶背离 | RSI顶背离返回1,否则返回0。 | and(and(LastValueN(后复权收盘价,RSI死叉({0},{1}),2)<后复权收盘价, RSI({0})<LastValueN(RSI({0}),RSI死叉({0},{1}),2)), RSI死叉({0},{1})) |
相对市场N日波动率 | 过去N日, 股票相对中证流通指数的收益波动率, 相对收益波动率越大, 股票相对全市场越容易走出不同走势。 | stdev(1日涨幅-#bench.change.000902,{0}) * sqrt({0}) |
相对行业N日波动率 | 过去N日, 股票相对行业指数的收益波动率, 相对收益波动率越大, 股票相对行业指数越容易走出不同走势。 | stdev(1日涨幅-hmed(行业收盘价/ref(行业收盘价,1)-1,1),{0}) * sqrt({0}) |
中性股票振幅 | 排除市值影响因素后的股票振幅 | HNeutralize(HWinsorize((最高价-最低价)/前日收盘价,0.01,0.01,0),log(流通市值),0) |
中性N日涨幅 | 排除市值影响因素后的中性N日涨幅 | HNeutralize(HWinsorize(N日涨幅({0}),0.01,0.01,0),log(流通市值),0) |
中性N日换手率 | 排除市值影响因素后的中性N日换手率 | HNeutralize(HWinsorize(N日换手率({0}),0.01,0.01,0),log(流通市值),0) |
中性N日乖离率 | 排除市值影响因素后的中性N日乖离率 | HNeutralize(HWinsorize(N日乖离率({0}),0.01,0.01,0),log(流通市值),0) |
中性N日波动率 | 排除市值影响因素后的中性N日波动率 | HNeutralize(HWinsorize(N日波动率({0}),0.01,0.01,0),log(流通市值),0) |
中性RSI | 排除市值影响因素后的中性RSI | HNeutralize(HWinsorize(RSI,0.01,0.01,0),log(流通市值),0) |
中性历史贝塔 | 排除市值影响因素后的中性历史贝塔 | HNeutralize(HWinsorize(历史贝塔,0.01,0.01,0),log(流通市值),0) |
中性全单净流入金额 | 排除市值影响因素后的中性全单净流入金额 | HNeutralize(HWinsorize(全单净流入金额,0.01,0.01,0),log(流通市值),0) |
1日5日量比 | 当日成交量与5日平均成交量比值 | 当日成交量/5日平均成交量 |
N日M日量比 | N日M日量比,等于N日平均成交量与M日平均成交量比值 | ma(当日成交量,{0})/ma(当日成交量,{1}) |
布林线上线 | 布林线上线,等于N日复权均价+波动率系数*stdev(后复权收盘价,N) | N日复权均价({0})+{1}*stdev(后复权收盘价,{0}) |
布林线中线 | 布林线中线,等于N日复权均价 | N日复权均价({0}) |
布林线下线 | 布林线下线,等于N日复权均价-波动率系数*stdev(后复权收盘价,N) | N日复权均价({0})-{1}*stdev(后复权收盘价,{0}) |
布林线突破上轨 | 后复权收盘价大于当天布林线上线返回1,否则返回0。 | 后复权收盘价>布林线上线({0},{1}) |
布林线突破下轨 | 后复权收盘价小于当天布林线下线返回1,否则返回0。 | 后复权收盘价<布林线下线({0},{1}) |
BBIC | 多空指标,等于BBI除以收盘价,BBIC越小股价越强势,BBIC < 1 为多头行情, BBIC>1 为空头行情。BBI等于(N1日均价+N2日均价+N3日均价+N4日均价)/4。 | (ma(后复权收盘价,{0})+ma(后复权收盘价,{1})+ma(后复权收盘价,{2})+ma(后复权收盘价,{3}))/后复权收盘价/4 |
CCI | CCI N日顺势指标,测量股价是否已超出常态分布范围。 +100以上为超买区,—100以下为超卖区,+100到—100之间为震荡区。 | (CCI_tmp-ma(CCI_tmp,{0}))/avedev(CCI_tmp,{0})/0.015 |
多头排列标记 | 标记为1,表示N1日均线、N2日均线、N3日均线、N4日均线依次排列,短线在长线的上方, 股价呈上升趋势。 | And(And(N日复权均价({0})>N日复权均价({1}),N日复权均价({1})>N日复权均价({2})),N日复权均价({2})>N日复权均价({3})) |
ATR | 平均真实波动范围 (Average True Range)。真实波幅等于当日股价振幅、最高与昨收差价、最低与昨收差价中的最大值。ATR = 真实波幅的N日移动平均。使用的价格均为后复权价格 | ma(greater(最高价-最低价,greater(abs(最高价-前日收盘价),abs(前日收盘价-最低价)))*后复权因子,{0}) |
ILLIQ | 非流动性因子, 过去N日( 默认5天) ,每亿元成交额引起的股价振幅。 值大表明流通性差, 容易得到更高的收益补偿。 | ma(股价振幅/当日成交额*100000000, {0}) |
市盈率 | 即PE_TTM,等于总市值除以过去12个月的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PE越小,股价相对公司的盈利能力越便宜。 盈利为负的股票,没有PE值。 | fillneg(总市值/ TTM(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0)) |
市净率 | 即PB,等于总市值除以归属母公司股东权益合计。 PB越小,股价相对公司资产越便宜。 | 总市值 / 归属母公司股东权益合计 |
市净率B | 扣除其他权益工具(包括优先股)计算出来的市净率,主要适用于银行股,对于绝大多数非银行股票市净率B和市净率没有区别。 | 总市值/(归属母公司股东权益合计-其他权益工具) |
扣除商誉市净率 | 扣除商誉的市净率。 | 总市值/(归属母公司股东权益合计-商誉) |
市销率 | 即PS_TTM,等于总市值除以过去12个月的营业总收入。 PS越小,股价相对公司销售额越便宜。 | 总市值/ TTM(营业总收入,0) |
市现率 | 即PCF_TTM,等于总市值除以过去12个月的经营现金流量净额。 市现率越小,表明上市公司的每股现金增加额越多,经营压力越小. | 总市值/ TTM(经营现金流量净额,0) |
EV_EBITDA比率 | 是一个比市盈率更完善的估值指标, 适合不同资本结构公司之间的比较。 等于(总市值+总负债-总现金)除以(总利润额(TTM)+财务费用(TTM)+折旧(TTM)+摊销(TTM)) | fillneg((总市值+负债合计-货币资金) /(TTM(利润总额,0)+TTM(财务费用,0)+TTM(固定资产折旧,0)+TTM(无形资产摊销,0))) |
股息率TTM | 根据过去4个季度财报宣布的股息计算出的股息率。 | sumq(分红总金额,4,0)/总市值 |
扣非市盈率 | 等于总市值除以过去12个月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净利润。扣非市盈率越小,股价相对公司的盈利能力越便宜。 扣非净利润为负的股票,没有扣非市盈率。 | fillneg(总市值/TTM(扣非净利润,0)) |
静态市盈率 | 等于总市值/最近年报的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 盈利为负的股票,没有静态市盈率。 | fillneg(总市值/annual(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 0)) |
动态市盈率 | 等于总市值/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净利润根据每期财报动态扩展到年报数据。 盈利为负的股票,没有动态市盈率。 | fillneg(总市值/ if (Mod(当前季度ID,4)= 0, annual(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 0),AccuQ(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0)/Mod(当前季度ID,4) * 4)) |
PEGTTM | 市盈增长比率,以过去四季度盈利增涨计算, 等于市盈率/(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增长*100)。盈利为负或盈利增长为负的股票,没有PEG | 市盈率/fillneg(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增长)/100 |
EP | 等于市盈率TTM的倒数, 等于过去12个月的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总市值。 | TTM(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0)/总市值 |
BP | 等于市净率的倒数,等于归属母公司股东权益合计/总市值。 | 归属母公司股东权益合计/总市值 |
市盈率5年分位点 | 如果历史小于5年, 使用全部历史数据计算分位点, 如果数据历史小于1年,分位点为空值。 分位点值越高, 表示估值越高。 | 1-PercentRank2(TTM(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0)/总市值,1250,250) |
市净率5年分位点 | 如果历史小于5年, 使用全部历史数据计算分位点, 如果数据历史小于1年,分位点为空值。 分位点值越高, 表示估值越高。 | 1-PercentRank2(归属母公司股东权益合计/总市值,1250,250) |
流动比率 | 等于最近一季的流动资产合计除以流动负债合计。金融类公司此项为空值,代表公司的短期偿债能力,是公司财务健康的重要指标。 | 流动资产合计/流动负债合计 |
负债资产率 | 等于最近一季的负债合计除以资产总计。负债资产率越大,公司的债务杠杆越高。 | 负债合计/资产总计 |
产权比率 | 等于最近一季的负债合计除以归属母公司股东权益合计, 衡量公司偿债能力的指标之一。产权比率高,是高风险、高报酬的财务结构;产权比率低,是低风险、低报酬的财务结构。 | 负债合计/归属母公司股东权益合计 |
账面杠杆 | 等于最近一季度的非流动负债合计/归属母公司股东权益合计。金融类公司此项为空值 | 非流动负债合计/归属母公司股东权益合计 |
市场杠杆 | 等于最近一季度的非流动负债合计/(最近一季度的非流动负债合计+当日总市值)。 金融类公司此项为空值 | 非流动负债合计/(非流动负债合计+总市值) |
速动比率 | 等于最近一季的(流动资产合计-存货)/流动负债合计。金融类公司此项为空值。 | (流动资产合计-存货)/ 流动负债合计 |
超速动比率 | 等于最近一季度的(货币资金+交易性金融资产+应收票据+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流动负债合计。 金融类公司此项为空值。 | (货币资金+交易性金融资产+应收票据+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流动负债合计 |
利息保障倍数 | 等于最近一季度的(利润总额+财务费用)/财务费用。 | (利润总额+财务费用)/财务费用 |
现金比率 | 等于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流动负债合计。 金融类公司此项为空值。 | 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流动负债合计 |
现金流动负债比 | 等于最近12个月的经营现金流量净额/流动负债合计。 金融类公司此项为空值。 | TTM(经营现金流量净额,0)/流动负债合计 |
股东权益比率 | 等于最近一季度的归属母公司股东权益合计/资产总计。 | 归属母公司股东权益合计/资产总计 |
固定资产比率 | 等于最近一季度的(固定资产+工程物资+在建工程)/资产总计。 | (固定资产+工程物资+在建工程)/资产总计 |
无形资产比率 | 等于最近一季度的(无形资产+开发支出+商誉)/资产总计。 | (无形资产+开发支出+商誉)/资产总计 |
非流动资产比率 | 等于最近一季度的非流动资产合计/资产总计。 | 非流动资产合计/资产总计 |
股东权益与固定资产比率 | 等于最近一季度的归属母公司股东权益合计/(固定资产+工程物资+在建工程)。 | 归属母公司股东权益合计/(固定资产+工程物资+在建工程) |
营业利润率 | 过去12个月的营业利润除以过去12个月的营业收入。 | TTM(营业利润,0) / TTM(营业收入,0) |
销售净利率 | 过去12个月的净利润 除以过去12个月的营业收入。 | TTM(净利润,0) / TTM(营业收入,0) |
销售毛利率 | 过去12个月的(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收入。 | (TTM(营业收入,0) - TTM(营业成本,0)) / TTM(营业收入,0) |
资产回报率 | 过去12个月的净利润除以一季度前过去12个月的平均资产总计。 | TTM(净利润,0)/fillneg(avgq(资产总计,4,1)) |
净资产收益率 | 过去12个月的净利润除以一季度前过去12个月的平均所有者权益合计。 | TTM(净利润,0)/fillneg(avgq(所有者权益合计,4,1)) |
扣非净资产收益率 | 过去12个月的归属母公司扣非净利润除以一季度前过去12个月的平均归属母公司股东权益合计。 | TTM(扣非净利润,0)/AvgQ(归属母公司股东权益合计,4,1) |
投入资本回报率 | 等于过去12个月的(净利润+财务费用)/一季度前过去12个月的(资产总计-流动负债合计+应付票据+短期借款+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金融类公司此项为空值。 | (TTM(净利润,0)+ TTM(财务费用,0))/(AvgQ(资产总计,4,1)-AvgQ(流动负债合计,4,1)+AvgQ(应付票据,4,1) + AvgQ(短期借款,4,1) + AvgQ(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4,1)) |
总资产周转率 | 过去12个月的营业收入除以过去12个月的平均资产总计,周转率越大,说明总资产周转越快,反映出销售能力越强。 | TTM(营业收入,0)/avgq(资产总计,4,0) |
存货周转率 | 过去12个月的营业成本除以过去12个月的平均存货。金融类公司此项为空值。周转率越大,表明企业存货资产变现能力越强,存货及占用在存货上的资金周转速度越快。 | TTM(营业成本,0)/avgq(存货,4,0) |
流动资产周转率 | 过去12个月的营业收入/过去12个月的平均流动资产合计。金融类公司此项为空值。 | TTM(营业收入,0)/AvgQ(流动资产合计,4,0) |
固定资产周转率 | 等于过去12个月的营业收入/过去12个月的平均(固定资产+工程物资+在建工程)。金融类公司此项为空值。 | TTM(营业收入,0)/(AvgQ(固定资产,4,0) + AvgQ(工程物资,4,0) + AvgQ(在建工程,4,0) ) |
应付账款周转率 | 等于过去12个月的营业成本/过去12个月的平均(应付账款+应付票据+预付款项)。 | TTM(营业成本,0)/(AvgQ(应付账款,4,0) + AvgQ(应付票据,4,0) + AvgQ(预付款项,4,0) ) |
应收账款周转率 | 等于过去12个月的营业收入/过去12个月的平均(应收账款+应收票据+预收款项)。 | TTM(营业收入,0)/(AvgQ(应收账款,4,0) + AvgQ(应收票据,4,0) + AvgQ(预收款项,4,0) ) |
股东权益周转率 | 等于过去12个月的营业收入/最近一季度的归属母公司股东权益合计 | TTM(营业收入,0)/归属母公司股东权益合计 |
存货周转天数 | 等于360/存货周转率。 | 360/存货周转率 |
应收账款周转天数 | 等于360/应收账款周转率。 | 360/应收账款周转率 |
应付账款周转天数 | 等于360/应付账款周转率。 | 360/应付账款周转率 |
营业周期 | 等于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存货周转天数。 | 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存货周转天数 |
应付账款付款期 | 等于过于12个月平均应付账款/营业成本/360。 | AvgQ(应付账款,4,0)/TTM(营业成本,0)/360 |
现金转换周期 | 等于营业周期-应付账款付款期。 | 营业周期-应付账款付款期 |
营业利润增长 | 等于过去12个月的营业利润除以4季度前的12个月的营业利润 -1。 | growthrate(TTM(营业利润,0),TTM(营业利润,4)) |
净利润增长 | 等于过去12个月的净利润除以4季度前的12个月的净利润 -1。 | growthrate(TTM(净利润,0),TTM(净利润,4)) |
利润总额增长 | 等于过去12个月的利润总额除以4季度前的12个月的利润总额 -1。 | growthrate(TTM(利润总额,0),TTM(利润总额,4)) |
毛利润增长 | 等于过去12个月的毛利润除以4季度前的12个月的毛利润-1。毛利润等于营业收入减去营业成本。 | growthrate(TTM(营业收入,0) - TTM(营业成本,0),TTM(营业收入,4) - TTM(营业成本,4)) |
营业收入增长 | 过去12个月的营业收入除以4季度前的12个月的营业收入-1。 | growthrate(TTM(营业收入,0),TTM(营业收入,4)) |
净资产增长 | 等于最近一季的所有者权益合计除以4季度前的所有者权益合计 -1。 | growthrate(所有者权益合计,REFQ(所有者权益合计,4)) |
总资产增长 | 等于最近一季的资产总计除以4季度前的资产总计 -1 。 | growthrate(资产总计,REFQ(资产总计,4)) |
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增长 | 过去12个月的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相对4季度前的12个月的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的增长率。 | growthrate(TTM(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0),TTM(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4)) |
净现金流量增长率 | 过去12个月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相对4季度前的12个月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的增长率。 | growthrate(TTM(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0),TTM(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4)) |
净利润3年复合增长 | 过去12个月的净利润相对3年前的12个月的净利润的年化增长率。 | power(growthrate(TTM(净利润,0),TTM(净利润,12)) + 1, 1.0/3) -1 |
净利润5年复合增长 | 过去12个月的净利润相对5年前的12个月的净利润的年化增长率。 | power(growthrate(TTM(净利润,0),TTM(净利润,20)) + 1, 1.0/5) -1 |
营业收入3年复合增长 | 过去12个月的营业收入相对3年前的12个月的营业收入的年化增长率。 | power(growthrate(TTM(营业收入,0),TTM(营业收入,12)) + 1, 1.0/3) -1 |
营业收入5年复合增长 | 过去12个月的营业收入相对5年前的12个月的营业收入的年化增长率。 | power(growthrate(TTM(营业收入,0),TTM(营业收入,20)) + 1, 1.0/5) -1 |
八季度净利润变化趋势 | 前8个季度的净利润,如果同比(去年同期)增长记为+1,同比下滑记为-1,再将8 个值相加。 | if( 净利润-refq(净利润, 4) > 0, 1, -1) + if( refq(净利润,1) -refq(净利润, 5) > 0, 1, -1) +if( refq(净利润,2) -refq(净利润, 6) > 0, 1, -1) +if( refq(净利润,3) -refq(净利润, 7) > 0, 1, -1) +if( refq(净利润,4) -refq(净利润, 8) > 0, 1, -1) +if( refq(净利润,5) -refq(净利润, 9) > 0, 1, -1) +if( refq(净利润, 6) -refq(净利润, 10) > 0, 1, -1) +if( refq(净利润,7) -refq(净利润, 11) > 0, 1, -1) |
经营现金流量净额增长 | 过去12个月的经营现金流量净额相对4季度前的12个月的经营现金流量净额的增长率。 | growthrate(TTM(经营现金流量净额,0),TTM(经营现金流量净额,4)) |
投资现金流量净额增长 | 过去12个月的投资现金流量净额相对4季度前的12个月的投资现金流量净额的增长率。 | growthrate(TTM(投资现金流量净额,0),TTM(投资现金流量净额,4)) |
筹资现金流量净额增长 | 过去12个月的筹资现金流量净额相对4季度前的12个月的筹资现金流量净额的增长率。 | growthrate(TTM(筹资现金流量净额,0),TTM(筹资现金流量净额,4)) |
市研率 | 等于总市值除以过去12个月的研发费用。 市研率越小,股价相对公司研发费用便宜。 | 总市值/ TTM(研发费用,0) |
研发销售比率 | 等于过去12个月的研发费用除以过去12个月的营业总收入。 | TTM(研发费用,0)/ TTM(营业总收入,0) |
每股收益 | EPS,每股过去12月净利润, 等于过去12个月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总股本 | TTM(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0)/总股本 |
每股扣非收益 | 等于过去12个月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净利润/总股本 | TTM(扣非净利润,0)/总股本 |
每股净资产 | 等于归属母公司股东权益合计/总股本 | 归属母公司股东权益合计/总股本 |
每股净资产B | 扣除其他权益工具(包括优先股)计算出来的每股净资产,主要适用于银行股,对于绝大多数非银行股票每股净资产和每股净资产B没有区别。 | (归属母公司股东权益合计-其他权益工具)/总股本 |
每股营业利润 | 等于过去12个月营业利润/总股本 | TTM(营业利润,0)/总股本 |
每股营业收入 | 等于过去12个月营业收入/总股本 | TTM(营业收入,0)/总股本 |
每股经营性现金流 | 等于过去12个月经营现金流量净额/总股本 | TTM(经营现金流量净额)/总股本 |
每股现金流量净额 | 等于过去12个月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总股本 | TTM(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总股本 |
每股资本公积金 | 等于资本公积/总股本 | 资本公积/总股本 |
每股未分配利润 | 等于未分配利润/总股本 | 未分配利润/总股本 |
每股股息 | 每股在上一年度的现金分红。等于股息率*收盘价 | 股息率*收盘价 |
每股营业总收入 | 过去12个月总营业收入除以总股本 | TTM(营业总收入, 0)/总股本 |
每股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 | 等于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总股本 | 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总股本 |
每股企业自由现金流量 | 过去12个月的企业自由现金流量/总股本 | (TTM(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 0) - TTM(筹资现金流量净额, 0))/总股本 |
每股股东自由现金流量 | 过去12个月的股东自由现金流量/总股本 | (TTM(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 0)- TTM(吸收投资收到的现金, 0) - TTM(分配股利、利润或偿付利息支付的现金, 0))/总股本 |
每股有形资产 | 最近一季度的 (资产总计-无形资产-商誉)/总股本 | (资产总计-无形资产-商誉)/总股本 |
每股负债 | 最近一季度的 负债合计/总股本 | 负债合计/总股本 |
每股盈余公积 | 最近一季度的盈余公积/总股本 | 盈余公积/总股本 |
每股留存收益 | 最近一季度的(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总股本 | (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总股本 |
每股投资现金流量净额 | 过去12个月的投资现金流量净额/总股本 | TTM(投资现金流量净额, 0)/总股本 |
每股筹资现金流量净额 | 过去12个月的筹资现金流量净额/总股本 | TTM(筹资现金流量净额, 0)/总股本 |
每股折旧和摊销 | 过去12个月的(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摊销+长期待摊费用摊销)/总股本 | (TTM(固定资产折旧,0)+ TTM(无形资产摊销,0)+ TTM(长期待摊费用摊销,0))/总股本 |
营业总收入TTM | 等于过去12个月营业总收入 | TTM(营业总收入, 0) |
营业总成本TTM | 等于过去12个月营业总成本 | TTM(营业总成本, 0) |
营业收入TTM | 等于过去12个月营业收入 | TTM(营业收入, 0) |
营业成本TTM | 等于过去12个月营业成本 | TTM(营业成本, 0) |
毛利TTM | 等于过去12个月毛利 | TTM(营业收入,0) - TTM(营业成本,0) |
销售费用TTM | 等于过去12个月销售费用 | TTM(销售费用, 0) |
管理费用TTM | 等于过去12个月管理费用 | TTM(管理费用, 0) |
财务费用TTM | 等于过去12个月财务费用 | TTM(财务费用, 0) |
资产减值损失TTM | 等于过去12个月资产减值损失 | TTM(资产减值损失, 0) |
营业利润TTM | 等于过去12个月营业利润 | TTM(营业利润, 0) |
营业外收支净额TTM | 等于过去12个月营业外收支净额 | TTM(营业外收入, 0)- TTM(营业外支出,0) |
利润总额TTM | 等于过去12个月利润总额 | TTM(利润总额, 0) |
净利润TTM | 等于过去12个月净利润 | TTM(净利润, 0) |
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TTM | 等于过去12个月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 | TTM(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 0) |
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TTM | 等于过去12个月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 | TTM(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 0) |
经营现金流量净额TTM | 等于过去12个月经营现金流量净额 | TTM(经营现金流量净额, 0) |
投资现金流量净额TTM | 等于过去12个月投资现金流量净额 | TTM(投资现金流量净额, 0) |
筹资现金流量净额TTM | 等于过去12个月筹资现金流量净额 | TTM(筹资现金流量净额, 0)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TTM | 等于过去12个月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 | TTM(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 0) |
中性EP | 排除市值和行业影响因素后的EP值。 EP为市盈率的倒数, EP越大,股票估值越低。 | hneutralizemi(HWinsorize(TTM(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0)/总市值,0.01,0.01,0),log(总市值)) |
中性BP | 排除市值和行业影响因素后的BP值。 BP为市净率的倒数, BP越大,股票估值越低。 | hneutralizemi(HWinsorize(归属母公司股东权益合计/总市值,0.01,0.01,0),log(总市值)) |
中性CP | 排除市值和行业影响因素后的CP值。 CP为市现率的倒数, CP越大,股票估值越低。 | hneutralizemi(HWinsorize(TTM(经营现金流量净额,0)/总市值,0.01,0.01,0),log(总市值)) |
中性SP | 排除市值和行业影响因素后的SP值。 SP为市销率的倒数, SP越大,股票估值越低。 | hneutralizemi(HWinsorize(TTM(营业总收入,0)/总市值,0.01,0.01,0),log(总市值)) |
中性股息率 | 排除市值和行业影响因素后的股息率值。 | hneutralizemi(股息率,log(总市值)) |
中性ROE | 排除市值和行业影响因素后的ROE值。 ROE为净资产收益率, ROE越大,股票盈利能力越强。 | hneutralizemi(HWinsorize(净资产收益率,0.01,0.01,0),log(总市值)) |
中性ROA | 排除市值和行业影响因素后的ROA值。 ROA为资产回报率, ROA越大,股票盈利能力越强。 | hneutralizemi(HWinsorize(资产回报率,0.01,0.01,0),log(总市值)) |
成长性评分 | 对公司过去5年营业收入和净利润成长性进行评分。 评分从0-100, 分越高, 公司业绩成长性越好。 | hrankscore(hrankscore(slopeq(TTM(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0),20)/abs(TTM(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20)),1)+hrankscore(slopeq(TTM(营业收入,0),20)/abs(TTM(营业收入,20)),1),1) |
稳定性评分 | 对公司过去5年营业收入和净利润的稳定性进行评分。 评分从0-100, 分越高, 公司业绩稳定性越好。 | hrankscore(hrankscore(RSquareq(TTM(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20),1)+hrankscore(RSquareq(TTM(营业收入),20),1),1) |
带息债务 | 最近一季度的(非流动负债合计+短期借款+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 | 非流动负债合计+短期借款+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 |
有形净资产 | 最近一季度的(归属母公司股东权益合计-无形资产)。 | 归属母公司股东权益合计-无形资产 |
营运资本 | 最近一季度的(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 流动资产合计-流动负债合计 |
投入资本 | 最近一季度的(资产总计-流动负债合计+应付票据+短期借款+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 | 资产总计-流动负债合计+应付票据+短期借款+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 |
留存收益 | 最近一季度的(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 | 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 |
息税前利润 | EBIT,最近一季度的(净利润+所得税费用+财务费用)。 | 净利润+所得税费用+财务费用 |
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 | EBITDA,最近一季度的(净利润+所得税费用+财务费用+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摊销+长期待摊费用摊销)。 | 净利润+所得税费用+财务费用+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摊销+长期待摊费用摊销 |
息前税后利润 | EBIAT,最近一季度的(息税前利润*(1-所得税费用/(净利润+所得税费用))。 | (净利润+所得税费用+财务费用)*(1-所得税费用/(净利润+所得税费用)) |
企业自由现金流量 | 最近一季度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筹资现金流量净额)。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筹资现金流量净额 |
股东自由现金流量 | 最近一季度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 吸收投资收到的现金 - 分配股利、利润或偿付利息支付的现金)。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 吸收投资收到的现金 - 分配股利、利润或偿付利息支付的现金 |
折旧和摊销 | 最近一季度的(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摊销+长期待摊费用摊销)。 | 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摊销+长期待摊费用摊销 |
股东数60日变化率 | 股东总数当日和60个交易日前相比的变化率。 | 股东数/ref(股东数,60)-1 |
户均股60日变化率 | 户均持股当日和60个交易日前相比的变化率。 | 户均持股数/ref(户均持股数,60)-1 |
机构持股环比增长 | 机构持股比例最近一季度比上一季度的增长率。 | 机构持股比例/refq(机构持股比例,1)-1 |
10大股东持股环比增长 | 股票前十大股东持股比例最近一季度比上一季度的增长率。 | 10大股东持股比例/refq(10大股东持股比例,1)-1 |
国家队持股环比增长 | 股票国家队持股比例最近一季度比上一季度的增长率。 | if(refq(国家队持股比例,1)=0,if(国家队持股比例>0,1,0),国家队持股比例/refq(国家队持股比例,1)-1) |
社保持股环比增长 | 股票社保持股比例最近一季度比上一季度的增长率。 | 社保持股比例/refq(社保持股比例,1)-1 |
增持金额 | 公司高管在一天内通过二级市场或大宗交易净增持金额。 金额大于0时为净增持, 金额小于0时为净减持。晚于实际增减持日两天公布。 | 增持股数*增持交易均价 |
增持比例 | 公司高管在一天内通过二级市场或大宗交易净增持股本占流通股本的比例。 比例大于0时为净增持, 比例小于0是为净减持。晚于实际增减持日两天公布。 | 增持股数/流通股本 |
5日增持股数 | 公司高管在过去5个交易日内通过二级市场或大宗交易净增持股数。 股数大于0时为净增持, 股数小于0时为净减持。 | sum2(增持股数,5) |
5日增持金额 | 公司高管在过去5个交易日内通过二级市场或大宗交易增持金额。 金额大于0时为净增持, 金额小于0时为净减持。 | sum2(增持金额,5) |
5日增持次数 | 公司高管在过去5个交易日内增持交易的次数。 次数大于0时为净增持次数, 次数小于0时为净减持次数。 | sum2(增持次数,5) |
5日增持比例 | 公司高管在过去5个交易日内增持股市占流通股本的比例。 比例大于0时为净增持, 比例小于0是为净减持。 | sum2(增持比例,5) |
20日增持股数 | 公司高管在过去20个交易日内通过二级市场或大宗交易净增持股数。 股数大于0时为净增持, 股数小于0时为净减持。 | sum2(增持股数,20) |
20日增持金额 | 公司高管在过去20个交易日内通过二级市场或大宗交易增持金额。 金额大于0时为净增持, 金额小于0时为净减持。 | sum2(增持金额,20) |
20日增持次数 | 公司高管在过去20个交易日内增持交易的次数。 次数大于0时为净增持次数, 次数小于0时为净减持次数。 | sum2(增持次数,20) |
20日增持比例 | 公司高管在过去20个交易内增持股市占流通股本的比例。 比例大于0时为净增持, 比例小于0是为净减持。 | sum2(增持比例,20) |
管理层持股比例 | 公司高管和董事持有公司的股数占总股本的比例。 | 管理层持股数/总股本 |
新增流通股占比 | 在选股日新增流通股占比, 等于新增流通股数除以流通股本 | 新增流通股数/流通股本 |
未来20日新增流通股占比 | 未来20日新增流通股数之和除以流通股本 | 未来20日新增流通股数/流通股本 |
未来60日新增流通股占比 | 未来60日新增流通股数之和除以流通股本 | 未来60日新增流通股数/流通股本 |
龙虎榜标记 | 1表示在选股日加入龙虎榜, 0表示在选股日不在龙虎榜。 | 1-isnull(前5名净买入额) |
过去N日重大违规数量 | 过去N日重大违规数量。 | sum2(重大事项违规处罚标记,{0}) |
预期ST戴帽 | 1 表示现在不是ST但预期在年报公布日ST戴帽的股票, 0表示不预期ST戴帽或者已经是ST的股票。在公司年报业绩预告发布后年报公布前, 预期ST戴帽有可能为1。ST戴帽可能为1的时期一般在11月到次年的4月。 | and(and(and(Annual(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 < 0, 预计累计净利润下限 < 0), mod(预告季度ID, 4)= 0), ST标记=0) |
预期ST暂停上市 | 1 表示ST股票预期在年报公布日暂停上市,ST股票预期连续三年亏损。0表示不预期暂停上市。ST暂停上市可能为1的时期一般在11月到次年的4月。 | and(and(and(and(Annual(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 < 0, 预计累计净利润下限 < 0), mod(预告季度ID, 4)= 0), ST标记=1), Annual(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 1) < 0) |
上证50成分权重 | 股票在上证50指数的成分权重, 股票如不在上证50里, 权重为0。数据每月更新一次。 | refq(成分股权重,14) |
沪深300成分权重 | 股票在沪深300指数的成分权重, 股票如不在沪深300里, 权重为0。数据每月更新一次。 | refq(成分股权重,141) |
中证500成分权重 | 股票在中证500指数的成分权重, 股票如不在中证500里, 权重为0。数据每月更新一次。 | refq(成分股权重,541) |
中证1000成分权重 | 股票在中证1000指数的成分权重, 股票如不在中证1000里, 权重为0。数据每月更新一次。 | refq(成分股权重,937) |
创业板指数成分权重 | 股票在创业板指数指数的成分权重, 股票如不在创业板指数里, 权重为0。数据每月更新一次。 | refq(成分股权重,296) |
中证流通成分权重 | 股票在中证流通指数的成分权重, 股票如不在中证流通里, 权重为0。数据每月更新一次。 | refq(成分股权重,190) |
过去N日资产重组标记 | 如果过去N日(交易日)宣布过资产重组消息, 则标记为1, 否则为0。 | CountDays(重组标记>0,{0})>0 |
分析师评级分 | 过去6个月分析师平均对股票的评级分。 值从1分到5分, 5分最高评级, 1分最低评级。每周五更新数据。 | (评级买入家数*5+评级增持家数*4+评级中性家数*3+评级减持家数*2+评级卖出家数)/(评级买入家数+评级增持家数+评级中性家数+评级减持家数+评级卖出家数) |
评级机构数 | 过去6个月对股票发表买入评级报告的机构数。 数据每周更新一次。 | 评级买入家数+评级增持家数+评级中性家数+评级减持家数+评级卖出家数 |
评级买入家数 | 过去6个月对股票发表买入评级报告的机构数。 数据每周更新一次。 | ifnull(fill2(评级买入家数原始,10),0) |
评级增持家数 | 过去6个月对股票发表增持评级报告的机构数。 数据每周更新一次。 | ifnull(fill2(评级增持家数原始,10),0) |
评级中性家数 | 过去6个月对股票发表中性评级报告的机构数。 数据每周更新一次。 | ifnull(fill2(评级中性家数原始,10),0) |
评级减持家数 | 过去6个月对股票发表减持评级报告的机构数。 数据每周更新一次。 | ifnull(fill2(评级减持家数原始,10),0) |
评级卖出家数 | 过去6个月对股票发表卖出评级报告的机构数。 数据每周更新一次。 | ifnull(fill2(评级卖出家数原始,10),0) |
评级调高家数 | 过去6个月对股票调高评级报告的机构数。 数据每周更新一次。 | ifnull(fill2(评级调高家数原始,10),0) |
评级调低家数 | 过去6个月对股票调低评级报告的机构数。 数据每周更新一次。 | ifnull(fill2(评级调低家数原始,10),0) |
近期评级变化 | 等于 (评级调高家数-评级调低家数)/总的评价机构数。 数据每周更新一次。 | (评级调高家数-评级调低家数)/(评级买入家数+评级增持家数+评级中性家数+评级减持家数+评级卖出家数) |
新预期盈利增长 | 分析师平均预测未来1年盈利增长率。使用新数据源算出的指标。 | fill2(growthrate(一年预期净利润原始,annual(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0)), 10) |
新预期营收增长 | 分析师平均预测未来1年营业收入增长率。使用新数据源算出的指标。 | fill2(growthrate(一年预期营业收入原始,annual(营业总收入,0)), 10) |
预期盈利2年复合增长 | 分析师平均预测未来2年盈利增长率。 | fill2(sqrt(growthrate(第二年预期净利润原始,annual(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0)) + 1) -1, 10) |
预期营收2年复合增长 | 分析师平均预测未来2年营收增长率。 | fill2(sqrt(growthrate(第二年预期营业收入原始,annual(营业总收入,0)) + 1) -1, 10) |
预期盈利3年复合增长 | 分析师平均预测未来3年盈利增长率。 | fill2(power(growthrate(第三年预期净利润原始,annual(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0)) + 1, 0.333333) -1, 10) |
预期营收3年复合增长 | 分析师平均预测未来3年营收增长率。 | fill2(power(growthrate(第三年预期营业收入原始,annual(营业总收入,0)) + 1, 0.333333) -1, 10) |
预期净利润1年 | 各机构分析师预测下一年报(FY1)的归属母公司股东净利润的平均值。 | fill2(一年预期净利润原始, 10) |
预期净利润第2年 | 各机构分析师预测未来第二个年报(FY2)的归属母公司股东净利润的平均值。 | fill2(第二年预期净利润原始, 10) |
预期净利润第3年 | 各机构分析师预测未来第三个年报(FY3)的归属母公司股东净利润的平均值。 | fill2(第三年预期净利润原始, 10) |
预期营收1年 | 各机构分析师预测下一年报(FY1)的营业收入的平均值。 | fill2(一年预期营业收入原始, 10) |
预期营收第2年 | 各机构分析师预测未来第二个年报(FY2)的营业收入的平均值 | fill2(第二年预期营业收入原始, 10) |
预期营收第3年 | 各机构分析师预测未来第三个年报(FY3)的营业收入的平均值 | fill2(第三年预期营业收入原始, 10) |
预期净资产1年 | 各机构分析师预测下一年报(FY1)的净资产的平均值。 | fill2(一年预期净利润原始/一年预期ROE原始, 10) |
预期净资产第2年 | 各机构分析师预测未来第二个年报(FY2)的净资产的平均值 | fill2(第二年预期净利润原始/第二年预期ROE原始, 10) |
预期净资产第3年 | 各机构分析师预测未来第三个年报(FY3)的净资产的平均值 | fill2(第三年预期净利润原始/第三年预期ROE原始, 10) |
预期最大净利润1年 | 各机构分析师预测下一年报(FY1)的归属母公司股东净利润的最大值。 | fill2(一年预测最大净利润原始, 10) |
预期最小净利润1年 | 各机构分析师预测下一年报(FY1)的归属母公司股东净利润的最小值。 | fill2(一年预测最小净利润原始, 10) |
预期最大营业收入1年 | 各机构分析师预测下一年报(FY1)的营业收入的最大值。 | fill2(一年预测最大营业收入原始, 10) |
预期最小营业收入1年 | 各机构分析师预测下一年报(FY1)的营业收入的最小值。 | fill2(一年预测最小营业收入原始, 10) |
预期EP1年 | 预期市盈率的倒数, 等于预期净利润 / 当前总市值 | 预期净利润1年/总市值 |
预期EP第2年 | 预期市盈率第2年的倒数, 等于预期净利润第2年 / 当前总市值 | 预期净利润第2年/总市值 |
预期EP第3年 | 预期市盈率第3年的倒数, 等于预期净利润第3年 / 当前总市值 | 预期净利润第3年/总市值 |
预期BP1年 | 预期市净率的倒数, 等于预期净资产 / 当前总市值。 | 预期净资产1年/总市值 |
预期BP第2年 | 预期市净率第2年的倒数, 等于预期净资产第2年 / 当前总市值。 | 预期净资产第2年/总市值 |
预期BP第3年 | 预期市净率第3年的倒数, 等于预期净资产第3年 / 当前总市值。 | 预期净资产第3年/总市值 |
预期SP1年 | 预期市销率的倒数, 等于预期营业收入 / 当前总市值。 | 预期营收1年/总市值 |
预期SP第2年 | 预期市销率第2年的倒数, 等于预期营业收入第2年 / 当前总市值。 | 预期营收第2年/总市值 |
预期SP第3年 | 预期市销率第3年的倒数, 等于预期营业收入第3年 / 当前总市值。 | 预期营收第3年/总市值 |
预期ROE1年 | 各机构分析师预测下一年报(FY1)的ROE的平均值。 | fill2(一年预期ROE原始, 10) |
预期ROE第2年 | 各机构分析师预测未来第二个年报(FY2)的ROE的平均值 | fill2(第二年预期ROE原始, 10) |
预期ROE第3年 | 各机构分析师预测未来第三个年报(FY3)的ROE的平均值 | fill2(第三年预期ROE原始, 10) |
预期净利润变化率 | 过去N(20)日,预期净利润1年的变化率, 等于(当前预期净利润1年 - N日前预期净利润1年)/ abs( N日前预期净利润1年)。 | growthrate(预期净利润1年, ref(预期净利润1年,{[0]})) |
预期营收变化率 | 过去N(20)日,预期营收1年的变化率, 等于(当前预期营收1年 - N日前预期营收1年)/ abs( N日前预期营收1年)。 | growthrate(预期营收1年, ref(预期营收1年,{[0]})) |
预期目标价变化率 | 过去N(20)日,预期目标价格的变化率, 等于 (当前预期目标价 - N日前预期目标价)/N日前预期目标价。 | growthrate(预期目标价, ref(预期目标价,{[0]})) |
净利润超预期比率 | 等于(归属母公司股东净利润实际年报披露值-分析师预测值)/ 分析师预测值的绝对值。数据在年报公布日更新, 一年更新一次。 | if(净利润超预期比率tmp!=6000000000,净利润超预期比率tmp,null) |
营收超预期比率 | 等于(归属营业总收入年报实际披露值-分析师预测值)/ 分析师预测值的绝对值。数据在年报公布日更新, 一年更新一次。 | if(营收超预期比率tmp!=6000000000,营收超预期比率tmp,null) |
超预期季度分 | 过去8个季报超过预期的得分,第4季报超预期得2分, 其它季报超预期得1分, 不及预期相应减分。 | sum2(季报超预期数值2,dayslastn(10天前公布季报,6)+1)+lastvalue(ref(净利润超预期比率2,1),净利润超预期比率!=ref(净利润超预期比率,1))+净利润超预期比率2 |
超预期比率分 | 过去8个季报超过预期的比率累计,实际利润超过预期利润比例累计, 超过100%以上, 得1分, 不及预期相应减分。 | sum2(季报超预期数值,dayslastn(10天前公布季报,6)+1)+lastvalue(ref(greater(less(净利润超预期比率,1),-1),1),净利润超预期比率!=ref(净利润超预期比率,1))+greater(less(净利润超预期比率,1),-1) |
预期目标价 | 近6个月机构分析师公布的目标股价的平均值。 | fill2(预期目标价原始, 10) |
指数收盘 | 指数在选股日收盘点数 | #bench.close.{0} |
指数开盘 | 指数在选股日开盘点数 | #bench.open.{0} |
指数最高 | 指数在选股日最高点数 | #bench.high.{0} |
指数最低 | 指数在选股日最低点数 | #bench.low.{0} |
指数涨幅 | 指数在选股日涨幅 | #bench.change.{0} |
指数成交量 | 指数在选股日成交量 | #bench.vol.{0} |
指数成交额 | 指数在选股日成交额 | #bench.amt.{0} |
指数总市值 | 指数在选股日总市值 | #bench.marketvalue.{0} |
指数流通市值 | 指数在选股日流通市值 | #bench.netmarketvalue.{0} |
指数换手率 | 指数在选股日换手率 | #bench.amt.{0}/#bench.netmarketvalue.{0} |
加权平均市盈率 | 指数在选股日加权平均市盈率,即指数成分股总市值之和除以指数成分股在过去4个季度的净利润总和 | #bench.pe.{0} |
指数调和平均市盈率 | 指数在选股日调和平均市盈率,即指数成分股市盈率倒数的平均,再取倒数 | #bench.pe2.{0} |
指数加权平均市净率 | 指数在选股日加权平均市净率,即指数成分股总市值之和除以指数成分股的净资产之和 | #bench.pb.{0} |
指数调和平均市净率 | 指数在选股日调和平均市净率,即指数成分股市净率倒数的平均,再取倒数 | #bench.pb2.{0} |
指数净利润增长 | 指数在选股日净利润增长 | #bench.incomegr.{0} |
指数营业收入增长 | 指数在选股日营业收入增长 | #bench.revenuegr.{0} |
指数净利润环比增长 | 指数在选股日净利润环比增长 | #bench.incomeqgr.{0} |
指数营业收入环比增长 | 指数在选股日营业收入环比增长 | #bench.revenueqgr.{0} |
指数净资产收益率 | 指数在选股日净资产收益率 | #bench.roe.{0} |
指数成分股涨停比例 | 指数在选股日成分股涨停比例,等于在选股日涨停家数除以在选股日成份股总家数 | #bench.zt.{0} |
指数成分股跌停比例 | 指数在选股日成分股跌停比例,等于当日跌停家数除以当日成份股总家数 | #bench.dt.{0} |
指数成分股上涨比例 | 指数在选股日成分股上涨比例,等于当日上涨家数除以当日成份股总家数 | #bench.up.{0} |
指数成分股下跌比例 | 指数在选股日成分股下跌比例,等于当日下跌家数除以当日成份股总家数 | #bench.down.{0} |
行业N日涨幅 | 行业指数N日涨幅。 | hmed(行业收盘价/ref(行业收盘价,{0})-1,1) |
行业N日平均成交量 | 行业指数N日平均成交量。 | hmed(ma2(行业成交量,{0}),1) |
行业N日平均成交额 | 行业指数N日平均成交额。 | hmed(ma2(行业成交额,{0}),1) |
沪深300贴水率 | 沪深300期货品种,根据成交金额的加权平均贴水率。 | refq(贴水率,17) |
中证500贴水率 | 中证500期货品种,根据成交金额的加权平均贴水率。 | refq(贴水率,16) |
上证50贴水率 | 上证50期货品种,根据成交金额的加权平均贴水率。 | refq(贴水率,18) |
沪深300N日贴水率 | 沪深300,N日平均贴水率。 | ma2(沪深300贴水率,{0}) |
中证500N日贴水率 | 中证500,N日平均贴水率。 | ma2(中证500贴水率,{0}) |
上证50N日贴水率 | 上证50,N日平均贴水率。 | ma2(上证50贴水率,{0}) |
股市杠杆率 | 市场总融资余额/总流通市值。 | hsum(昨日融资余额+昨日融券余额,0)/hsum(流通市值,0) |
周内交易日ID | 周内交易日ID,当天为一周内第几个交易日。比如周一为1,周五为5。 | dayw(0) |
月内交易日ID | 月内交易日ID,当天为一月内第几个交易日。比如当月第三个交易日返回3。 | daym(0) |
年内交易日ID | 年内交易日ID,当天为一年内第几个交易日。比如当年第10个交易日返回10。 | dayy(0) |
月份ID | 月份ID。 | monthy() |
数据指标详解